•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普通外科

关注今日:29 | 主题:962103
论坛首页  >  普通外科讨论版   >  肛肠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痔疮"纵横谈(从解剖图说到临床全面阐述)--兼议"痔危机"问题!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huabin
huabin
铁杆站友

  • 171
    积分
  • 649
    得票
  • 4158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9年零11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曲 度编著: "痔疮"纵横谈(从解剖图说到临床全面阐述)--兼议"痔危机"问题!


引言:

“痔”字,英文“Hemorrhoid”源于希腊字“haima”+“rhoor”组合,即流血或出血之意。此字在西方临床广为应用.
Hippocrates时代,西医认为痔是“脾血”和“胆汁”废物积聚而成。公元二世纪Galen认为痔是体内废液排出体外径,1729年普鲁士御医Stahl仍说,痔出血是一种生命“自身净化”现象而非疾病,乃是一种机体血液过剩之安全阀门。
18世纪张Morgagni(1761)认为痔是肛管粘膜下静脉曲张所致,该说影响至今.尔后人们陆继提出了痔的很多发病假说:例如,窦状静脉说、痔静脉泵功能下降说、肛管狭窄说、勃起组织说、括约肌功能下降说、直肠肛管力失衡说、变态反应说、微量元素说等等,总之五花八门,使“痔”的概念更加混乱;痔的本质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Thomson于1975年首次提出肛垫(Anal Cushions)学说,尔后得到Alexander-williams(1982)、Bernstein(1983)以及Melzier(9184)等学者支持,并在1983年德国科伦堡的第9届国际痔科专题研讨会上获得大家公认。
那么,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的长期争论是否到此就会打住? 看来未必见得,尚待分晓!


外科医师出校门上门诊的那天起, "痔疮"这一疾患就是一个常遇老生常谈之题!
但不静下心来专门研究,大多数人恐终其一生对该疾仅知其皮毛,临床仅能应付!
此外,除教科书上所陈述那点东西外,非病人本身有几人能真正感受到该疾痛苦?
本贴拟从与该疾相关的盆腔解剖内容谈起, 以期该专题谈能达到一定广度深度!
诸如"痔危机,hemorroidaire crisis"等等概念的内涵为何? 对它们临床如何处置?
......
下拟几个主题,结合资料与个人体会感受,期对初从事肛肠普外医师能有所帮助!

1.首次痔疮发作是如何发生的?-->发病学方面
2.痔疮按其程度分四期合理否?-->病理学方面
3.痔疮与其相关的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方面
4.痔疮不是病,痛来就要你的命!-->症状学方面
5.痔疮发作就诊临床如何检查?-->检查学方面
6.各期痔疮发作最关键之处置! -->治疗学方面
7.痔疮外科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外科学方面
8.痔疮外科手术治疗麻醉选择?-->麻醉学方面
9.痔疮外科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外科学方面
10.痔疮外科术后临床照顾问题?-->外科学方面
11.痔疮外科术后併发症之问题?-->治疗学方面
12.其他问题

D.QU
2011.10.5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1-10-07 01:39 浏览 : 41347 回复 : 166
  • 投票 61
  • 收藏 599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huabin 编辑于 2012-06-10 19:26
  • • 恒生医院处理压疮最新方式:白天康复,晚上纱布负压引流,效果也是杠杠滴
楼主 huabin
huabin
铁杆站友

  • 171
    积分
  • 649
    得票
  • 4158
    丁当
  • 2楼
1.首次痔疮发作是如何发生的?-->发病学方面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首次痔疮发作:1976年7月城市下乡支援农村双抢期间,某日下午暴日当头,稻田水温骤增,此时劳作顿感上晒下蒸;偶有便意,遂找一大树下田边草木丛中解之难出,非用力难以解出粗便,同时感有肛内组织也随之脱出,伴有疼痛,经休息两日后愈,此为首次发作;

尔后25年中,每年发作一两次,均经局部涂抹软膏等保守疗法而缓解;

近10来,每年痔创发作次数有所增多,但每次便后均可用热水冲洗同时佐以指法回纳方法解除;自首次痔疮发作35年来,从无同时便血症状,也从未服过任何西医泻药和中药.
2011-10-07 01:41
  • 投票 1
  • 收藏 5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huabin 编辑于 2012-06-10 20:00
  • • 医生在抢救手术失败后会是什么感觉?
楼主 huabin
huabin
铁杆站友

  • 171
    积分
  • 649
    得票
  • 4158
    丁当
    热
  • 3楼
2.痔疮(内痔)按其程度分四期合理否?-->病理学方面

痔疮乃常见肛门疾病,虽然病不严重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便却是许多人难以言表的。
临床上应视内痔的严重程度(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内痔的分期或分度)决定临床治疗方案!
严重III度与IV度内痔须外科介入,此外术后患者也须注意饮食,否则的话手术后是容易复发的。

-------------------------------

倘试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医师对內痔临床诊断分度标准!

一.美国痔疮治疗临床指南(美国2005年修订版)
表1:内痔分类(分度与体征)
Ⅰ 有显著的痔血管,没有脱出

Ⅱ 脱出,能自行复位
Ⅲ 脱出,需手法复位
Ⅳ 长期脱出,手法不能复位

二.(中国)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版
1.内痔:
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
HUABIN:
个人觉得美国标准更简明扼要,抓住了临床上内痔分期或分度问题之关键!
I度-III度两国标准大同小异!
I度:不脱出;
II度:脱出自复位;
III度:脱出须手复位;
但对IV度内痔诊断标准,美国标准比中国标准更为严格一些!
其中"手法不能复位"标准更为客观和实用!
此外,中国诊断标准中I-IV期对便血的描述纯属多余废话!




  • 痔疮临床分期.doc(73.0k)
2011-10-07 01:43
  • 投票 1
  • 收藏 10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huabin 编辑于 2011-10-09 22:19
  • • 科技部通报李红良、饶毅教授、曹雪涛院士等有关论文涉嫌造假处理情况
楼主 huabin
huabin
铁杆站友

  • 171
    积分
  • 649
    得票
  • 4158
    丁当
  • 4楼
3.痔疮与其相关的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方面

一.解剖学图谱:

1.男性骨盆冠状断面(坐骨直肠窝)
2.
男性骨盆正中矢状断面解剖图谱
3.
男性女性的骨盆解剖图谱
4.
直肠肛管组织的动脉供应与静脉回流解剖图谱
5.
男性女性的骨盆肌肉解剖图谱:
6.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与主要感觉区之示意图解
7.脊髓与脊神经反射弧之截面图解
8.交感神经分布
9.副交感神经分布
10.相关局部解剖学知识

待续!

二.解剖学上与痔疮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1.直肠与肛管分界线!

直肠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其下端穿过盆膈(约在肛直肠线处)与肛管相连。长约10一15cm。

肛管上端为直肠穿过盆膈之平面,下界为肛门,长约4公分.

2.肛直肠线不等于齿状线!

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称之肛柱,内有血管和纵行肌.各肛柱下端彼此之间借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称之肛瓣.

通常将个肛柱上端之连线,称为”肛直肠线”,此即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另将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之”齿状线”(或称肛皮线).

3.痔环与Hilton线(内外括约肌分界线)

位于齿状线下方约宽1公分之环状区域称之"痔环"(或肛梳),因其下为静脉丛而呈浅兰色,表面平滑.在"痔环"下方有一条不太明显的环行线称之"Hilton线",临床肛诊时触之为一环形浅沟.也称之为"白线"(该线意义在于其为肛外括约肌皮下部与肛内括约肌下缘之间分界线).

4.内痔,外痔与混合痔(解剖学定义)

发生在齿状线之上的痔称之"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之下的痔称之"外痔";纵行跨越齿状线下的痔称之"混合痔".

5.齿状线在临床上的几大意义

曲 度著:肛管齿状线在医学临床中的几大意义汇总

------------------------------------------------------------------------------------------------
---------------齿状线之上---------------------齿状线之下
------------------------------------------------------------------------------------------------
胚胎起源 内胚层:泄殖腔---------------- 外胚层:原肛
组织特征 粘膜:单层柱状-----------------皮肤:复层扁平
临床癌变 腺癌-------------------------------鳞状细胞癌
动脉供血 肠系膜下A->直肠上A--------髂内A->阴内A->肛A
---------------髂内A->直肠下A
静脉回流 直肠上V->门V 系-------------肛V->阴内V->髂内V
---------------直肠下V->髂内V
淋巴引流 肠系膜下与髂内L结----------腹股沟浅L结
临床手术 开腹观念-------------------------体表观念
神经支配 内脏神经-------------------------躯体神经
临床止痛 内脏平滑肌松弛剂?----------骨胳肌松弛剂?
-----------------------------------------------------------------------------------------------
注:本表系作者原创,未经作者书面许可,请不要在你的中英文论文中引用!谢谢!

待述!
2011-10-07 01:45
  • 投票 1
  • 收藏 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huabin 编辑于 2011-10-14 22:56
  • • 【话题活动】#有没有患者的哪一句话,戳中了你的泪点?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